地址:河南省信陽市平橋產業集聚區,南京大道與石武高鐵交匯處,往南600米路東
        電話:130-3376-8811
        傳真:0376-3711355
        郵箱:xymysy@sina.com
        郵編:464000
        網址:www.mmhanhe.com

      公司新聞

        看就業劃底線 經濟增速放緩無礙復蘇大局
        發布者:管理員  發布時間:2013/5/14 8:53:38  瀏覽次數:


                13日出齊的4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動力依然較弱。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認為,當前經濟復蘇態勢較緩,但二季度后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,短期內,對經濟增速底線的判斷主要看就業情況。只要能夠保證就業率達到4%-5%,就業市場保持穩定,經濟增速可以拋開底線之說。而調控政策目前主要依靠財政政策。

        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認為,7%的增速是中國經濟最低的增長底線。面對經濟的放緩,決策層不會輕易出手,但可能會推出一些政策以預防經濟增速過快下滑、調整市場預期。這包括更加合理、謹慎地對待房地產市場,用“中醫”方法慢性治療,讓房地產市場遵循本身規律發展;適當增加財政赤字;選擇一些城市試點,增加公共項目投資。此外,包括利率匯率浮動區間擴大在內的金融領域改革、公共財政改革等值得期待。       

          二季度后經濟增速有望逐步回升

          中國證券報:從13日以及此前公布的4月經濟數據來看,經濟復蘇動力依然較弱,不排除未來經濟增速可能下滑的可能。對此,短期看經濟增長將呈怎樣的走勢?

          祝寶良:當前經濟仍在延續向上復蘇局面,只是一會慢一會快。這與庫存調整有關。總體上說,當前經濟復蘇比較緩慢,但從需求端看,投資、消費、進出口相對比較穩定。經濟復蘇情況主要看庫存調整。在需求沒有太大波動情況下,庫存調整主要與大宗商品價格有關。

          二季度經濟增速會比一季度略高一點,大概在8%左右。二季度之后,經濟有望進一步回升。1-4月份投資增速回落,制造業投資下降但基礎設施投資在上升。盡管房地產投資受到調控影響,但全球經濟放緩,各國貨幣大放水,熱錢只要進入就會流向房地產。因此,預計未來幾個月房地產投資增速會略有下降,但仍能維持在17%-18%水平。

          根據調查,短期內生產企業的庫存需要進一步觀察,但零售企業(流通環節)基本上已經沒有庫存。現在庫存已經調得差不多,我認為,大規模去庫存階段已經結束,庫存進入新一輪增加階段并呈穩中上升態勢。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,使得新增庫存的不確定性增強。從4月份PPI的下降可看出,當前企業不敢貿然增加庫存。從4月工業增加值出現回升可以判斷,企業此前新增庫存部分已經降得差不多,不可能再下降,未來企業將進入增加庫存階段。從全球新增庫存量看,今年中國新增庫存量已經達到歷史最低點。根據相關報告,今年中國新增庫存達到GDP的1.5%,僅高于1996年的1%。庫存不可能再大規模下跌,基本上穩定下來。

          李稻葵:春節因素導致經濟在1、2月份放緩速度并不明顯,經濟增速放緩在3月份開始顯現。3月底到4月初,工業增加值不到10%,電力增長一直處于10%以下,經濟放緩盡顯。

          面對經濟的放緩,決策層不會輕易作出決策。經濟放緩有利于經濟轉型的推進,有利于推動經濟改革。中國要實現2020年GDP翻番目標,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。今年決策層可能會推出一些政策以預防經濟增速過快下滑、調整市場預期。另外,還可能推出一系列改革,重拾改革信心。

          7%或為經濟增速容忍底線

          中國證券報:有機構測算,只要未來幾年經濟增速保持在7%左右就可以實現GDP翻番目標,這也意味著決策層對中國經濟增速容忍度在提高。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7%就是經濟增速容忍底線,跌破這個底線,調控政策就會出臺?

          祝寶良:未來2-3年,產能過剩問題仍待解決。因此,制造業投資速度將繼續下降,基礎設施投資將持續上升。但基礎設施投資面臨融資問題,融資模式不可持續,需要逐步解決。房地產投資速度也會放緩。總之,如果未來過剩產能淘汰得快,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%-8.5%;淘汰得慢,經濟難有起色。產能淘汰的快慢與否,主要看體制改革,即減少審批,把主動權交給企業。

          短期內,經濟增速的底線判斷主要看就業情況。只要能夠保證就業率達到4%-5%,就業市場保持穩定,經濟增速可以拋開底線之說。中長期內看結構調整問題,經濟增速將與結構調整步伐相一致。

          李稻葵:我認為7%的增速是中國經濟最低的增長底線。從中國經濟和就業情況看,只有達到7%的增速,才能創造出一千萬的新增就業崗位;另一方面,從中國自然增長率看,8%是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,7%增速已經低于該增速,未來經濟增速不能再低,低于7%會發生很多很多問題。未來10年,中國經濟仍能達到8%的潛在經濟增長率。其實8%還是可以做到的。

          財政政策有望發力

          中國證券報:鑒于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,中國調控政策面臨兩難,尤其是貨幣政策。短期而言,調控政策維持穩定的概率大還是適時出手的概率大?如果調整的話,將呈現怎樣的變化?

          祝寶良:全球流動性充裕,中國不可能降息。貨幣政策既不會繼續寬松也不會緊縮。產能過剩問題不解決,貨幣政策將一直處于糾結狀態。現在調控政策主要依靠財政,政府需要通過減稅、增加社會保障支出等措施,保障企業生產經營。另外,需要加快發展能夠增加就業的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。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、減少審批權、財稅制度等改革釋放制度紅利。

          李稻葵:決策層可能在三方面對經濟進行調整:一是合理的宏觀政策,主要是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合理調控。考慮到房地產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,決策層將更加合理、謹慎地對待房地產市場,不會讓房地產市場快速下滑,也不會讓房地產泡沫很快破滅。因此,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,不會過急。如果政府急于放緩房地產市場,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有害無益的。調控房地產市場,需要用“中醫”方法慢性治療,讓房地產市場遵循本身規律發展。

          二是適當增加財政赤字。現在財政赤字是1.2萬億,占GDP的比重為2%。中央可以把財政財政赤字增加至2萬億,用于公共項目投資。

          三是選擇一些城市試點,增加公共項目投資。這些公共項目的投資主要是公共基礎設施。通過這些投資增加經濟增長動力,彌補放緩趨勢。

          金融財政改革值得期待

          中國證券報:通過改革釋放制度紅利的市場預期很強,具體而言,哪些方面在今年值得期待?

          李稻葵:新的經濟改革時點預計在10月份出現。10月份將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,這次會議將主要討論改革。改革議程目前正在討論。預計將首先進行一些微改革。在微改革得到認可后,激發社會改革熱情,從而引領大改革。

          經濟領域的改革可能體現在以下幾方面:一是公共財政改革。目前地方不良貸款增加,地方財政困難顯現。在房地產調控加碼的背景下,通過土地財政增加收入的模式已不可持續。在此情況下,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必須通過改革創造稅收。創造稅收的來源之一是征收房產稅,通過征收房產稅增加地方政府獨立的稅收來源,同時解決地方政府不良貸款問題。

          二是城鎮化。當前的戶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流動,人口流動受限的結果是消費能力無法釋放。這需要在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的同時,加大地方政府對公共資源的投入,增加社會福利,為進城人員提供消費保障。三是金融領域改革。今年金融領域改革主要體現在利率浮動范圍將進一步擴大、匯率浮動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、增加個人對外投資渠道。通過這些金融改革,可以健全匯率市場,減小人民幣單向升值壓力,另一方面,降低M2規模。

        房地產業低速增長周期或降臨

          在經歷調控下的短期低迷后,前4月房地產數據開始呈現出升溫勢頭。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,今年前4月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9180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21.1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.9個百分點。此外,房地產銷售、購地面積、資金來源等指標均有所升溫。

          業內人士認為,在城鎮化推進的階段,對房地產消費的需求量較大,使得房地產市場走勢出現強勁反彈。未來一段時間,房地產市場或進入低速增長的周期。

          供應端頹勢正在減速

          受調控政策影響,房地產市場表現并不樂觀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1-4月份,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9761萬平方米,同比增長38.0%,增速比1-3月份提高0.9個百分點;商品房銷售額19847億元,增長59.8%。其中,住宅銷售面積增長41.1%,銷售額增長65.2%。

          但從4月單月來看,銷售情況下滑明顯,顯示出在強力調控政策的影響下,市場買賣雙方對市場的信心不足。

          數據還顯示,今年4月,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7.35,比3月回落0.21點。在經過短期回升之后,該指標連續兩月出現回落。其中,調控細則中的限價制度,被認為是市場信心低落的主要原因。

          但在市場表象之下,一些分項指標已呈現出升溫的態勢。統計局的信息顯示,今年1-4月份,房地產開發企業住宅施工面積368798萬平方米,比1-3月增長14.8%。住宅新開工面積41330萬平方米,比一季度增長1.8%。

          同期,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8825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8.6%,降幅比1-3月份收窄13.4個百分點;土地成交價款2020億元,增長10.6%,1-3月份為下降10.2%。

          分析人士稱,上述兩組數據的回升,意味著市場供應端的頹勢正在減速,整體供需態勢也將趨于均衡。事實上,盡管收緊性政策在3月底落地,但房企拿地熱情仍沒有明顯消退,4月單月的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環比上升近16%。

          此外,今年1-4月份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5602億元,同比增長33.5%,增速比一季度提高4.2個百分點。其中,定金及預收款9782億元,增長61.9%;個人按揭貸款4373億元,增長67.8%。

          或進入低速增長期

          最令市場感到欣慰的,當屬房地產投資數據出現反彈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4月,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9180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21.1%,增速比1-3月份提高0.9個百分點。相比之下,同期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了0.3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 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,“房地產投資占全部固定投資的比重為四分之一左右,前者增幅超過后者,說明房地產業發揮著正能量作用。”

          鏈家地產的分析表示,自2012年一季度以來,房地產市場持續高溫,投資指標卻始終“不溫不火”,既沒有出現顯著的增長,也沒有因近期政策收緊而大幅回落。這主要是受兩個因素影響:一是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成為常態,非理性投資降低;二是限購以后市場需求以剛需為主,釋放量雖然較大但總量和節奏都較為穩定。

          剛需的釋放也使得另一組數據出現下滑。截至4月末,全國商品住宅待售面積比3月末減少6萬平方米,自2011年住宅庫存持續增長以來,首次出現下跌。其中,一線城市從去年就開始率先下跌。

          分析人士認為,隨著個別城市庫存的消耗,以及房企資金鏈的改善,使得未來房價仍具有不小的上漲壓力。

          鏈家地產的分析認為,雖然新政出臺,但房地產調控周期內最為嚴厲的限購影響已經逐漸削弱,即使當前信貸、稅費收緊,也無法改變市場的供求基本面。從長期來看,房地產行業繼續上升的趨勢仍然不變。

          有觀點認為,今后幾年,房地產行業可能會保持低速增長的狀態,并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周期。從短期來看,除“限價政策”能否持續推進外,供地量和供地節奏將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。

        貨幣刺激效用減弱 提振經濟尚待產業財稅政策發力

          4月份的投資、消費數據依然體現出經濟在底部徘徊的特征。從投資數據看,已經連續三個月同比處于回落態勢,雖然4月份地產投資增速有反彈,但是積累的系統風險在加大,經濟的偏冷與貨幣的偏熱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
          業內專家認為,單靠貨幣刺激助力經濟的模式已經不復返了,只有進一步細化產業政策、制定更加完善的財稅政策,真正地讓利于民,才能改變經濟低迷的態勢。

          地產投資后勁或不足

          從投資細分數據看,4月份,除地產投資出現反彈外,基建、制造、公用事業等幾大投資領域依然處于環比回落的態勢中。4月份地產投資同比增長21.1%,比3月份的20.2%有所回升,新開工面積增速也由3月份的-2.7%,提升至4月份的1.9%,顯示出在銷售推動和房價上漲的影響下,開發商開始轉變了一季度觀望的態勢,開始了補庫存的行為,但是這種短暫的回升不具有持續性。

          遠洋地產行政部人士張曉介紹,4月份,多數開發商的投資行為致力于完成去年底以來的剩余項目,而今年實際開發項目的增長可能很有限,因此從持續性來看,地產商的投資后勁可能存在不足的情況。海通證券地產業分析師涂力磊認為,從4月份的投資數據看,雖然地產業一枝獨秀,但從上下游的關系和其余行業的投資數據看,地產的投資增速很難持續,因為經濟依然在底部,開發商更多的是追隨市場,而不會貿然改變投資和拿地的行為,采取積極策略。

          雖然4月份的投資資金也出現好轉,但在貨幣刺激助推下,投資行為并沒有出現相應好轉。華融證券宏觀分析師范貴龍認為,依靠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,由于經濟的內生問題,中國目前的行業投資風險在不斷加大,如果沒有更好的風險化解機制和退出方式,單憑項目拉動的投資模式很難有更大的發展,因此只有資金卻沒有持續性的增長空間,很難使經濟繼續保持活力。

          提振消費需政策調節

          4月份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增速為12.80%,與3月份的12.60%相比略有回升。剔除價格因素以后,實際當月同比增速11.80%,與3月份相比也略有回升。

          從今年以來的社會零售總額增速看,每月基本增長0.1個百分點。若扣除物價因素,零售消費品的增速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況。再從4月份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數據看,4月同比增長15.8%,扣除金銀珠寶類商品后零售額增速僅5.5%,低于市場預期。其中,服裝零售額、零售量同比雙雙下降的表現更是低于預期。

          安信證券零售業分析師張靜認為,從具體的細分消費數據看,消費不足的情況在二季度表現得更加明顯,除去季節因素的影響,一般而言,4、5月份都是消費提振的時節,但從4月和5月的微觀數據看,市場并未有所體現,消費品依然在底部徘徊。

          針對4月份的投資和消費數據,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人士表示,當前應該更多地發揮財政政策的調節作用,在具體的產業政策方面給予行業、公司更多的利好,如針對不同地區、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制定相應的政策,為這些企業、行業減負,激發它們的積極性。對消費者而言,相關部門還需進一步簡化稅賦,在消費方面刺激百姓的積極性,變限制為有針對性的獎勵,更多地發揮財政調節的積極作用,這樣才可能刺激經濟從底部逐漸走出。

        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已成常態

          今年前四月,全國財政收入4.35萬億元,占今年財政預算收入的34%,已完成全年“任務”的三分之一。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6.7%,增幅同比回落5.8個百分點。財政部預計,受房地產成交量下降等影響,全年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。

          我國財政收入增速從年初以來一直呈下滑態勢,其增長放緩已成常態,尤其是中央財政收入。1-4月中央財政收入2.00萬億元,同比下降0.8%,其中四月收入5357億元,同比下降2.2%,連續兩月下滑,不過下降速度比3月減少3個百分點。

          財政部指出,前4月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在于,經濟增長趨于平緩,實施結構性減稅,一般貿易進口增幅低,及去年同期清繳入庫2011年末部分收入、基數較高等。4月份中央財政收入延續3月同比下降態勢,主要是因為企業所得稅增幅很低,進口環節稅收同比減少,及去年同期清繳石油特別收益金收入入庫較多、基數較高等。

          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則保持較快增長,1-4月地方本級財政收入2.35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9%,4月單月同比增長14.7%。房市火爆仍是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主動力。分析人士認為,上個月房地產市場成交額激增,帶動相關地方稅收水漲船高,其中地方主體稅種營業稅4月同比增長12.8%,就主要得益于房市成交額增加、房地產營業稅也相應增加,另外契稅4月同比增長69.2%,土地增值稅同比增長30.5%。

          財政部預計,制約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仍然較多。受工業增加值增長趨緩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、企業效益下滑、房地產成交量下降及實施結構性減稅等影響,全年財政收入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。

          前四月,財政收入中的稅收增速保持放緩趨勢,共實現收入3.76萬億元,同比增長6.5%,增幅同比回落1.6個百分點。4月單月稅收收入1.02萬億元,同比增長7.9%,其中:企業所得稅2972億元,增長1.8%,工業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5.3%;國內增值稅2186億元,同比增長9.5%;營業稅1631億元,增長12.8%;國內消費稅645億元,同比增長2.7%;進口貨物增值稅、消費稅1129億元,下降1.2%,主要受一般貿易進口增幅低等影響;車輛購置稅202億元,同比增長26%。

          與往常不同的是,財政部公布的4月財政收支數據清單上,證券交易印花稅突然“失蹤”。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,受股市成交額增加影響,一季度該稅種收入119.97億元,同比增長30%。據報道,印花稅改革已納入相關部委調研范圍,未來除證券交易印花稅以外,其他印花稅項目或將取消,與其他稅費合并;證監會正在和有關部門探討資本市場稅收優惠政策,積極協調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。

          盡管財政收入增幅下滑,財政支出仍保持較快增長。前四月全國財政支出3.63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6%,占今年財政預算支出的26%,雖距目標的三分之一尚有距離,但與去年同期進度略有加快,年末突擊花錢現象有望進一步得到緩解。前四月,民生等重點支出得到保障,其中教育支出5304億元,同比增長13.2%;醫療衛生支出2297億元,同比增長28.6%;節能環保支出630億元,同比增長28.6%。(作者:倪銘婭 來源:中證網

        上一5月14日國際金融要點  
        下一建筑鋼材價格成交反復 供應過大依然是主要矛盾